首先,國產機床數控化程度普遍較低。從產值上看,2000~2005年我國機床行業(yè)數控化率呈現穩(wěn)步攀升的態(tài)勢,產值數控化率為36.3%,但仍遠低于同期日本的88%,韓國的89%,德國和美國的75%左右的水平,這意味著我國數控機床的發(fā)展空間很大。
其次,國外高檔產品中國市場占有率高。近年來我國數控機床無論從產量、消費量還是進口量上都加快了增長速度,但進口量增長率始終大于產量增長率,國外數控產品始終對國產數控機床保持著壓力。雖然增長率差額由3.3%減小到了0.9%,但我國簡單的經濟型數控機床占到近70%,高中檔數控機床幾乎全部依賴進口,結構矛盾依然突出。
壓力不僅來源于數量,在產品性能和檔次上,國外數控產品的競爭力更顯強大。進口數控機床消費金額仍居高不下,市場占有率超過70%。 根據美國GardnerPublicationsInc.公布的2006年數據,世界機床生產前六名的國家和地區(qū)依次是日本、德國、中國、意大利、韓國、中國臺灣。
中國機床產業(yè)盡管發(fā)展迅速卻大而不強。國內有些企業(yè)的生產規(guī)模已經達到幾萬臺,像國內著名的機床生產企業(yè)年產4萬多臺,然而其中3萬多臺是低檔普通車床。按產值算,他們已躋身世界前10名,但是在幾十億元的產值中,60%~70%是普通機床。而馬扎克、德馬吉這樣的企業(yè),其產品百分之百是數控機床,而且是高檔數控機床。
技術上的落后使得中國機床企業(yè)無論是生產規(guī)模還是產品附加值都有待提高。在世界幾個機床大國中,僅日本和德國一年的產量就達到了世界機床總產量的45%,顯示出了極強的競爭力;意大利、美國和瑞士雖然產量不高,但其生產的機床多為高檔數控機床,競爭力遠非中國企業(yè)能及,這些機床強國都是中國企業(yè)強有力的競爭者。
|